(原标题:百年电梯企业“初创上市”:在传承中坚守,在创新中前行)
4月3日,伴随着纽交所响亮的钟声,奥的斯再度挂牌上市,迎来独立运营的新篇章。自1984年落户中国以来,奥的斯已经发展成中国电梯行业的佼佼者。“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,都没有经历过(在中国)这么快的发展。”8日,奥的斯中国总裁郑培明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《问道》栏目采访时表示,奥的斯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历史,也是坚守传承、拥抱创新,持续改变世界的过程。
保持活力的秘诀:创新、安全、全球化
160多年前,安全升降机的发明使奥的斯在电梯问世之初就处在了领跑者的地位,也是从那时起,安全就成为奥的斯的企业基石之一。这家以发明家命名的企业,早在20世纪初就与中国结缘,不论是黄浦江畔的华尔道夫酒店,还是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,奥的斯的古董电梯至今还在运行。
经历了1个半世纪的发展,奥的斯保持活力的原因是什么?奥的斯中国总裁郑培明概括得很简单:持续技术创新、遵从以安全为首的核心价值观,以及拥抱全球化的发展趋势。
在中国,奥的斯的创新不局限于单个产品,而是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,将电梯放到城市交通和建筑垂直交通体系里做整体规划。“中国用户需求具有多样性,对新技术也更敏感。”当谈到中国市场的特点时,郑培明表示,“奥的斯的创新贯穿于产品研发、安装、维保服务和现代化更新等各个方面,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创新方案,可以全方位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。”
安全始终是奥的斯的核心价值观,从产品设计到使用过程,安全贯穿始终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,奥的斯也在利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一步增强电梯的安全系数,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电梯进行全天24小时的监控,提前发现风险征兆并及早干预;开发安装检查等一系列数字化管理工具,通过信息透明化、强制安全检查步骤、工地照片上传评估等环节,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。
奥的斯还利用全球化在电梯领域集聚全球项目经验和专业精英。郑培明表示,正因如此,在超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管理、城市交通枢纽电梯规划以及复杂建筑的电梯现代化更新等方面,奥的斯一直保有竞争优势。
不论技术引进还是输出,中国始终是战略要地
深耕中国市场36年,奥的斯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亲历者、见证者和受益者。郑培明说:“从进入中国初期的技术引进,到上世纪90年代‘中国制造服务于中国’,2000年的‘中国制造服务于全球’,2010年的‘中国设计、中国制造服务于全球’,再到近几年,我们在中国研发的数字化创新技术应用于全球范围,我们在短短36年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升级。”
据郑培明介绍,目前中国的新梯市场规模占到了全球年度需求量的60%左右。他认为:“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在持续,特别是对于‘跨区域城市群’,奥的斯会抓住机遇,在基础设施和其他建筑领域进一步投入。”
谈及奥的斯在新建筑上的优势,郑培明总结为产品优势和项目执行能力两个方面。他以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为例——电梯产品、解决方案到数字化安装、数字化维保,奥的斯充分考虑超高层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需求,为天津的新地标“津沽棒”提供了智能化的垂直交通解决方案。
被称为“津沽棒”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
郑培明表示,除了新梯业务,中国市场的电梯保有量约在600~700万台之间,这接近全球40%的份额。此外,我国很多电梯已经老化,步入需要改造更新的阶段。因此,无论是服务的保有量还是改造业务的空间,中国都拥有庞大的市场。
“技术监督系统一般认为15年左右是电梯改造更新的窗口期。”郑培明说,作为改造的很大一部分,一些标志性建筑,如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,也是奥的斯的关注重点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,奥的斯就为东方明珠塔安装了电梯。不久前,奥的斯为东方明珠塔提供了双轿厢电梯改造,提升了运力,同时加装斜拉观光梯,提升游览体验,为这座老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奥的斯为东方明珠塔安装的斜拉观光梯
拥抱数字化与智能化是“必选项”
当前,数字经济在多场景运用中呈现出了广阔的前景,电梯行业也不例外。早在2013年,奥的斯就利用云技术推出了OES智能电梯维保系统。2019年底,奥的斯推出IoT物联网解决方案,实现电梯的“云维保”,并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,为电梯维保防护提供了科技支撑,保障了维保效率。
奥的斯IoT物联网解决方案应用于电梯维保场景
在郑培明看来,智能化对奥的斯意味着敢于颠覆既有认识。这对于一家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企业来说是挑战,公司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技术和经验。但对于一家“初创上市”的企业来说,则是机遇,通过利用新兴的技术和以往经验,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,将电梯带向未来。
“智能电梯的最高境界是电梯默默地在大楼中运营,为乘客带来舒适和便捷,而不让乘客感受到它的存在。”郑培明认为,智能电梯也正依托于当前高度创新的科技,让人们生活更便捷、更人性化,让城市垂直交通更高效。
“5G、物联网、AI、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。”郑培明表示,奥的斯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中国市场,“未来我们将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变化,更好地服务于中国,再塑品牌发展新高度。”
中国红利网版权所有
联系我们:317 493 128@qq.com